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中管院学术委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管院学术委
首页 机构概况 新闻动态 学术研究 科研管理 智库成员 教育培训 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学术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论坛
产业化背景下建筑项目管理与施工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4

[摘要]在建筑现场施工模式中,由于施工环节、施工人员较多,而且工期长、施工环境复杂,因此传统建筑施工存在许多的管理难题,最终影响着建筑的施工质量。与传统现场施工的建筑工程模式相比,产业化背景下,建筑所选用的预制构配件则交给专业化的工厂进行生产,工厂设备精良、工艺完善、工人熟练、质控容易,能够极大的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和质控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产业化背景下建筑的装配工艺,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影响深远。因此针对建筑产业化背景下装配施工存在的问题与质量管理研究,对于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产业化;施工质量;质量管理

建筑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之一,但是由于传统建筑施工中大多采用现场施工的模式,因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量大、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保障低等问题以饱受诟病。欧美等国家在二战之后广泛的进行了建筑业生产模式进行了工业化改革,例如美国目前工业化住宅占到建筑市场31%左右的份额,日本的装配式建筑市场份额也已经达到25%左右。而我国则是在1994年首次提出建筑产业化这一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产业化模式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例如2015年长沙新方舟宾馆就采用装配式建筑,整个建筑的搭建仅用了46小时。可见未来的产业化建筑必然成为建筑产业的主流模式。当然装配式建筑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工业化水平低、市场认可度不高、造价高等等问题。而且在装配中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还容易产生建筑质量问题。

一、产业化背景下建筑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传统建筑施工中,由于大多采用现场作业的模式,因此建筑的质量主要取决与施工方。而在产业化建筑中,由于许多建筑材料是需要预制的,因此预制构件的质量和现场搭建的施工质量则对建筑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相对于传统施工方法,产业化建筑的工程建筑质量的影响因素更多一些。具体来说,首先施工方要与预制件生产单位协同合作,多多沟通与交流,从各个生产环节上保障施工的质量。其次是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主要由开发商确定项目的质量目标,并向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交底。督促施工企业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明确责任。施工单位要在项目动工前,做好技术准备工作。例如对图纸会审、现场勘查等。再次是施工中必须以设计方案和国家质量标准为原则进行施工,对于材料的使用上必须杜绝偷工减料、使用伪劣产品的现象。可见,产业化背景下建筑的施工质量要从预制件质量管理、施工材料管理、装配施工管理等多角度进行掌控。

二、预制构件的采购与管理

建筑产业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即是预制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因此预制件的质量对建筑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预制构件的质量管理,要从生产、运输、存放等各个环节进行。

1.预制构件的质量要求

为保障预制构件的质量,必须审查预制件生产单位的资质,预制构件生产前,应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并严格检查预制构件的质量。例如在组装模板和检查工作中,预制构件底模表面保持高度的平整,以保障预制构件的外观与质量都达到标准要求,而且不同模板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时,螺栓要拧紧,完备。模板之间的接缝要用原子灰填塞,然后抹平磨顺。对于预制件成品,要求生产单位应提供预制构件的模板图、平面、立面、配筋图以及连接构造点、预埋配件图等。预制构件的功能与质量是建立起保证其尺寸偏差在允许范围内之上的,因此在预制构件入场时,要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和技术指标检验。

2.预制构件运输与存放

预制构件的运输、存放和质量检验,也是保障其质量的重要步骤。例如运输顺序、运输过程中的保护策略等。为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要做好防移、防滑措施。其次运输过程要注意各个边远的保护。对于预制构件的存放,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在码放时,需要在预制件铅垂线下放垫块,保证每一个预制件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码放时也要对预制构件的承载能力等进行评估,防止出现破损的情况。

三、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1.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经常会出现因收缩率不同而产生的裂纹,所以在装配施工时,要强化对现浇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对于预制构件后浇节点处的混凝土要尽量选用无收缩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以避免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其次预制构件之间的压力和剪力,主要取决与它们之间的座浆。如果座浆配制时,砂浆水灰比过大势必会影响其强度,因此施工时要注意混凝土的配比。

2.钢筋和钢材的质量控制

钢筋的采用宜选用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规定的热轧带肋钢筋,可以使钢筋与灌浆料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从而形成接头的可靠性。同时施工时对预制构件起吊用预埋件,需要同时考虑脱模、翻转等各个工况。构件的受力钢筋宜采用HRB335级和HRB400级钢筋,构件的构造钢筋可采用HPB235级,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混凝土构件中的配筋宜采用钢筋专业化加工配送的方式。采用钢筋焊接网片的形式有利于节省材料、方便施工、提高工程质量。

四、构件装配施工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在严格预制构件与施工材料控制的基础上,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设计与质量管理也是提高产业化建筑质量的关键。而且与传统现场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质量,更需要严格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例如施工时要严格遵循先承重构件、后非承重构件原则,合理安排工序,达到流水作业。实现施工质量、施工工期以及施工流程的优化。具体来说是在主体梁柱现浇完成后,安装预制构件,并在构件节点的连接处预埋构件,清理后现浇保证一体性。

1.现浇主体梁柱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在装配式建筑中,主体梁柱节点比较复杂,如果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不足,就会影响梁柱竖向承载力以及抗剪承载力,因此对于现浇主体梁的质量控制必须严格。具体来说,现浇主体梁的浇捣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柱节点核心区域的混凝土,无论柱顶是否留存施工缝,都必须先用吊斗或者混凝土泵输送柱等级的混凝土就位,然后分层振捣。对于对于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域,应该用小型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以保证建筑死角区域的振捣质量。对于梁柱节点钢筋过分密集的区域,应和设计单位取得联系,并商议采用更加合适的施工材料(如改用细石混凝土)和技术措施,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其次节点处要采用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然后浇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最后对现浇混凝土进行养护,要是提高主体梁柱现浇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忽视了养护,不仅会降低混凝土强度,而且在硬化过程中混凝土会因失水而产生裂缝。

2.预制构件的安装与管理

产业化建筑的施工主要包括了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与构件结构的现场拼装两个阶段。预制构件的工业生产必须要依据相关技术、质量标准,确保预制构件的质量和精度,以满足建筑设计的需要。而现场拼装环节主要是预制构件的吊装与装配技术,具体来说,包括预制构件的吊装→支撑固定→钢筋连接、套筒灌浆→后浇部位钢筋绑扎、支模、预埋件安装→后浇部位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过程是保障装配质量的关键,每一个环节的施工技术都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影响深远。

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预制构件安装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例如要根据预制构件的类型准备吊具,加工模数化通用吊装梁,模数化通用吊装梁可根据各种构件吊装时不同的起吊点位置,设置模数化吊点,确保吊装钢丝绳能够保持竖直,避免在吊装时产生预制构件旋转、翻身等问题。其次要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密切关注施工环境、温湿度等条件,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流程。第三安装施工前要确定施工工法和细部做法,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安全施工和高品质施工标准严格执行,确保标准化、 产业化、物流化且专业化的高效率施工。

(2)预制构件吊装技术。在装配现场,由于起吊设备和施工环境的不同,需要对预制构件的起吊位置和方式进行重新测量。在确定起吊中心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预制构件的生产与吊装状态一致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预制构件生产脱模吊点,这样更有利于吊装,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在预制构件的起吊受力状态与安装受力状态不同时,应该对吊装构件进行临时的加固,避免因受力不同导致构配件旋转、翻身,最终导致构件的损坏。最后,预制构件也需要一定的吊装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等。对于PC梁的吊装,要在起吊时进行水平测定,以节约施工时间,减少工序。

(3)预制构件的支撑固定。在将预制构件吊装到位后,由于其他构配件没有到位,因此尚未形成稳固的整体。为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就需要借助工具来对预制构件进行稳定。方法可以采用固定角码和斜撑固定等方式,在预制构件的特定位置进行临时的辅助固定。固定前要对预制构件的高度、前后、水平精度等进行调整。对于大小梁等预制构件的支撑,要在吊装前即搭建好支撑架以避免发生崩塌。支撑与斜撑的拆除时间,也应该按照施工技术标准。例如PC墙板的斜撑,需要在楼板灌浆7d后拆除,需要达到设计强度的70%。大小梁预制构件的支撑系统,需要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拆除,一般时间为面层灌浆后的14d。

(4)预制构件的连接技术。在施工所需的预制构件吊装、固定以及位置校正后,就需要将预制构件末端部位预留的钢筋,通过套筒进行连接(连接前套筒要进行清理),PC墙板与现浇主体梁节点,要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成一体。尤其是装配节点要严格遵守质量和技术要求,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PC墙板之间的连接,则主要是利用预埋铁件与下部墙板,采用焊接或螺栓进行连接。

(5)后浇部位混凝土浇筑、养护技术。混凝土浇筑前,要对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后才能进行浇筑。并且要对模板内和钢筋上污染物进行处理,模板的缝隙进行修堵。具体浇筑时,针对不同的部位要采取不同的浇筑方法。例如针对墙柱混凝土的浇筑,要现在底部先浇水泥砂浆30~50mm,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分层浇筑时,要控制好分层下料的厚度,分层浇筑的厚度在400mm左右。混凝土振捣时要注意“快插慢拔”,以防止混凝土上下部的离析和空洞。最后振捣时要尽量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如果有碰撞情况,要对模板、预埋件的位置和牢固程度进行检查,以免影响到后期施工。浇筑后,普通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七天,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十四天。

五、小结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模式高投入、高消耗已饱受诟病,建筑产业化发展必然成为我国建筑产业未来发展主要方向和必经之路。然而在新技术、新模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要树立牢固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意识。从产业化建筑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技术上、材料上、施工细节上把握。推动建筑产业化形成完整的良性循环体系,进而提高产业化模式下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关于促进建筑产业化的建议[J].中国建设信息,2013,23:35-37.

[2]谢其盛.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建筑机械化,2014,12:45-48.

[3]张守峰.住宅产业化与PC结构体系[J].城市住宅,2014,10:38-40.

[4]尹思南.国内外住宅产业化标准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住宅产业,2015,10:66-70.

[5]赖明.建筑产业化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J].建筑,2014,05:25.

[6]时宜.装配式建筑不等于建筑产业化[J].建筑,2016,09:22+26.

作者:徐智棋


Copyright ©2024 中管院学术委 中管智谷研究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中管共创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803486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