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 星期日 欢迎访问中管院学术委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管院学术委
首页 机构概况 新闻动态 学术研究 科研管理 智库成员 教育培训 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学术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论坛
打造黑龙江“小火车”经济带 引爆东北“慢生活”文旅产业
发布时间:2016-07-25

面对经济“断崖式”下滑的东北三省经济如何实现转型发展的问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副秘书长兼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所长、京WORK-北京码头创始人、中房学(CRES)地产智库主席陈贵日前撰文提出,此前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计划效果欠佳,根源在于没有实现促进体制机制转变的深刻变革,导致计划大多停留在“输血”层面,而没有促使当地经济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首先从理念和观念上进行大转变、大更新,从而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这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由之路。

他建议,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省,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找准产业定位,利用好作为全国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和重要粮食主产区的森林、冰雪、黑土地等自然资源地理优势,以及独有的“铁人精神、知青精神、农垦精神”,独特的闯关东“移民文化”、多民族的民俗文化……打造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慢生活”文旅产业体验区,在林海雪原和绿水青山中恢复过去当地的“小火车”运输工具及沿线铁轨,并建立具有规模效应的“集镇式”火车站,从而形成“小火车”慢生活文旅产业经济带。慢生活,是文旅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一方面,可以满足身处快节奏生活中的都市人群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原始大森林静谧闲适的慢生活,充分体验东北地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投资,帮助当地政府解决就业难题,给当地老百姓提供就业实惠,通过适度开发形成对当地资源的最好保护。

“小火车”,是指当年东北林区为了运输森林中的伐木,在“窄轨”上行驶的速度较慢的蒸汽式火车,是当地的主要运输工具,已成为当地特有记忆和主要文化元素之一。

陈贵认为,黑龙江在发展文旅产业方面,一直在努力,譬如“狗拉雪橇”、“农家乐”、“冰雪产业”、“冰雪大世界”,等等,但是这些“单打独斗”的发展模式,不具备文化品牌优势,也不具备整体吸纳优势,更不具备打造百年产业的视野。他强调,打造黑龙江文旅产业品牌必须要有大构想、大视野、大追求、大信心、大手笔,要充分利用黑龙江独特的地理基因、资源优势,讲好“黑龙江故事”,把外面的人“请得来、留得下、还想来”。

建设穿越“林海”的“小火车”慢生活文旅产业经济带,是打造黑龙江文旅产业品牌的最合适载体和最可行的路径。“小火车”慢生活文旅产业经济带,采取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的方式进行整体规划。大循环,就是通过“小火车”线路的建设将境内著名景区连接起来,让游客能够“看起来”;小循环,就是突出沿线的特色小镇,让游客“走起来”;微循环,就是可以深入林海、深入雪原,让游客“住下来”。

就具体如何开发“小火车”慢生活文旅产业经济带,陈贵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采取“1+PP”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政府只出政策不出钱,开发建设投资完全由市场来主导。也就是借鉴美国西部的铁路开发模式,“小火车”道沿线两侧3公里以内的土地,以及沿线车站区域的土地使用权开发权无偿使用100年。开发黑龙江“小火车”慢生活文旅产业经济带要注重生态保护为主,实现全民公益性优先理念,科学开发才是可持续保护的重要内涵。既要通过政府“让小利益得大市场”,把这些沉睡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唤醒”,也要让投资者共建共享,充分激发当地居民的适度开发的环保意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鱼与熊掌”兼得,从而把黑龙江各地的森林、江河、湖泊、湿地等“珍珠式”美景用“小火车”串连起来,把黑龙江的农家乐、家庭农场林场也串起来,形成独特的黑龙江文旅产业资源和“小火车”文旅品牌。

陈贵表示,未来的黑龙江“小火车”慢生活文旅产业经济带还可以在空间上进行拓展,譬如打造成东北文旅产业,空间延展为黑龙江和吉林以东北亚及长白山区域,甚至可以作为“一带一路”慢生活桥头堡,向俄罗斯东北亚、远东及东欧延展。

为了推进和实现这一战略构想,陈贵表示,京WORK-北京码头将牵头组建“东北小火车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期望与当地政府进行深度合作,不日将全面启动线路规划勘察和产业规划设计工作。

(陈贵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副秘书长兼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所长)

 

Copyright ©2024 中管院学术委 中管智谷研究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中管共创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803486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