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欢迎访问中管院学术委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管院学术委
首页 机构概况 新闻动态 学术研究 科研管理 智库成员 教育培训 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学术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 文 集
赖雅全:IT技术与国土资源业务的基础建设共同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18

南昌市国土资源档案信息中心(南昌市不动产档案信息中心)

赖雅全

现代IT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便捷高效智能的工作运营环境,更让各个部门和单位产生了紧密联系,一个既分工合作,互通有无;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好世界正走进我们的现实。不用讳言,IT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数据流失,隐私泄密,通讯欺诈等现象并不是IT自身出现了什么问题,这反而警醒了我们,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发展的方法,发展的体系来面对这些挑战和困难。国土事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更是一门严谨的现代科学。国土事业承载着历史的重担,维系着人类的血脉,更寄托着美好的未来。作为国土人有责任有义务有担当地把这项事业发扬光大,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是义不容辞的选择。现代国土事业的各项业务基础建设工作牢牢抓住IT技术的前沿科技,夯实国土事业和IT技术共同发展的基础建设,定能为国土事业不断向前增添新的力量源泉。

  国土事业的发展,对国土经济和土地财政在业界早已有共识,IT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不仅为国土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更为人们的美好希望变为现实提供了可能。一个安全,快捷、美好的国土网络时代正展现在人们面前。国土人正积极准备应对新的挑战,在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中重整行装。

1、加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做国土事业绿色发展的领头羊。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南京会见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曾说过,当前,中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致力于促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规划城镇发展,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国土事业绿色发展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兼顾并最优化的发展。

兼顾经济发展要在增加收入,增强实力,提高技术,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综合考量兼顾社会发展要紧扣人文和生活,如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兼顾生态发展如优化环境、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国土事业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顺应趋势,遵循规律。顺应绿色发展趋势,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把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在推动绿色发展中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二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制定绿色发展规划,结合实施已规划主体功能区,把绿色发展理念和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重大决策上,落实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空间布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各方面,分层次分步骤地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三是突出重点,示范带动。明确绿色发展路线图,优先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环境改善、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建设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领域和区域为突破口,坚持示范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四是创新引领,开放合作。积极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政策环境和绩效体系;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先进经验,拓展交流合作平台,拓宽绿色发展空间。五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政府提供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市场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国土事业确保绿色经济发展,维护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一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新增建设用地重点保障绿色发展项目用地,一般工业项目原则上不予提供新增建设用地,严禁向两高一低和产能过剩行业供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因地制宜地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工作,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树立“绿色立企”模式,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深入;树立“科技兴绿”模式,使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树立“节约护绿”模式,使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是打造绿色城乡建设绿色城市。试点绿色生态城,统筹考虑新区核心区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三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养生、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社区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科技和信息等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培育特色乡镇。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乡镇建设,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清洁、布局合理、集聚力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乡镇。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地方人文历史、自然地理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确定乡镇发展方向,构筑乡镇风貌特色化、产业结构差异化、生活品质现代化。宣传优美新村建设。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加快宜居中心村建设,合理安排村落窒间布局,处理好村庄建设、生态资源与农田保护的关系。科学设计农村住房景观,保护历史建筑及乡村风格和地域特色。四是加强土地和矿产资源保护。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扩区。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确保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进一步完善征地农民补偿安置责任制,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全面落实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严格执行矿产资源禁采区、限采区和可采区的规定。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营造“绿色共赢”模式,使矿地关系愈加和谐融洽。

2、国土事业是承前启后,承载美好期望的事业。

要深入到基层工作,深入到一线工作,虽然工作的环境相对复杂没有人能轻松地对待工作,我们只有常怀感恩之心,利用好国家和社会提供给我们的平台,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真正地熟悉基层,心贴群众,促进我们的百姓,我们的国土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常思进取之心,不断与时俱进。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前进与发展的社会,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常思进取之心,不断学习,才能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同时用我们的先进所学、新颖观念去感染我们接触的百姓,使我们的服务对象也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例如现今的时代,网络服务已经遍布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农民能够利用好网络提供的平台,将自家产的水果、特色产品等在网络上进行推广销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另外在街头巷尾,很多商铺都很“时髦”地用上了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这样顾客在购物地时候就减少了现今交易,方便了大家的购物程序。对还不太熟悉这些操作方式但是对此有需求的同志,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知识给他们解答,耐心地教他们使用。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层土地管理单位要抓住乡土人才这个关键一是夯实基础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要对农村社会经济形态各个领域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进行认真摸排,将各类乡土人才从业类别、技术特长、居住地点等基本信息实行微机化管理,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宏观上对乡土人才进行动态监管,促使乡土人才自我管理机制的形成,使乡土人才由松散型向相对紧密型群体转变,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多方联动,提高整体素质。三是抓住机遇,充实后备力量。一方面应在政策、资金、物质上争取上级和同级政府给予优惠,尽大力留住土生土长的人才,并让其不断发展壮大,培育新人才,增添新血液;另一方面应把乡土人才队伍后备力量的取向聚焦到各类高校,尤其是农校和与农业产业调整相关的学科中来,从各类高校中争取后备力量,切实做到让一切有利于人的发展或者是人才发展的思想活跃起来,让一切能创业致富的人才活跃起来,让一切人才创造的成果活跃起来,通过人才的不断涌现来推进物质财富的不断涌流,达到广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效果。

3、IT技术的创新利用是国土事业安全与发展的保障。

科技创新是引领和保障国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土地科技创新是综合考虑我国土地科技发展现状、粮食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作出的重要决策。

加快土地科技创新,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土地科技创新比较薄弱,特别是土地工程技术发展滞后,伴随出现了一系列深层次土地开发利用问题。一方面,虽然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做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但耕地利用和管护中的问题还很突出。另一方面,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土地立体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技术严重滞后。实行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根本动力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土地资源保护和保障瓶颈,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土地科技创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迫切需要。一是部署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调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分区域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二是部署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支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三是部署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土地系统循环能力,维护土地生态平衡。这些战略和行动的落地,都需要先进的土地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

加快土地科技创新,是全面推进“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的迫切需要。“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是增强国土事业改革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国土事业可持续发展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地质、海洋、测绘地信领域各自拥有相对成熟的科技创新队伍,“三深”探测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土地科技创新研究尚有明显差距,科技基础比较薄弱,创新导向不够清晰,土地学科建设滞后,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明显不相适应。所以,亟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土地科技创新,推动形成“三深”与“一土”科技创新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了以向地球深部进军为统领,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战略,确立了“三深”战略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土地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的总体目标。

4、以人为本,不断夯实国土事业建设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加强基层国土资源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树立国土资源执法权威,创优国土资源执法环境,为国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落实改革措施,夯实严肃执法的根基。严格狠抓落实,全面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建设,配优班子,调优人员,强化职能。按照要求配备车辆、摄像机、电脑等办案设备,兑现执法人员办案补贴,稳定执法队伍。二是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国土资源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创新学习形式。制定宣传学习培训规划、计划、方案和制度,通过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家讲解与集体讨论相结合,采取看、听、讲、谈、写等多种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特别是可以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业务分析研讨会的形式;拓宽学习内容。学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以及用地用矿报批供应登记发证、规划计划、勘测评估等业务知识,还要学习经济知识和社会学、心理学、交际学、逻辑学、口才学等知识,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升境界,以适应新的执法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注重学习效果。既要严格执行学习制度,强化学习考核,更要注重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习时善于联系实际,工作时善于理性思考,全面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使正确的执法理念在实践中得以升华,让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成为自觉行动。三是协调各方关系,增强依法行政的合力。一要加强国土系统内部联动。二要加强党委政府部门和公检法司横向联动。三要加强省市县国土系统纵向联动。同时应借鉴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加强上级对下级执法监察工作的指导。四是强化监督,及时纠正和严肃处理国土资源干部职工的违纪违法行为。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要确保依法行政,必须强化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要建立国土资源工作人员违法违纪举报中心,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和举报接待室,及时处理群众举报的违法违纪行为。五是创新工作机制。一要明确工作责任制。二要创新事前防范,全程监管工作机制。三要逐级健全监察信息网络和监控体系。六是以制度建设为平台,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行为。一要健全岗位责任制度。二要建立有关规范国土资源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制度。三要建立规范国土资源工作人员与当事人关系的制度。四要建立日常行为约束规范。七是以基层建设为抓手,夯实国土资源工作基础。基层国土资源站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前沿,是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市县局要按照“以人为本、多方筹集、稳步推进”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基层站所建设。八是以党建工作做出亮点,努力锻造一支服务型、学习型、专业型、廉洁型干部队伍。特别是针对党员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积极运用“主动联、巧妙说、积极建、抓紧争”等工作手段,认真组织实施。九是建立健全诉求机制。开展经常性交心谈心,开展困难排查,对确有困难的干部职工进行帮扶帮助。渠道畅通心气和,畅通诉求渠道,鼓励干部职工依法监督、共同监督。化解心结、缓解矛盾。十是坚持“文化兴局”战略。国土资源系统积淀文化引领,以“正”铸魂,以“和”凝神,汇聚引领国土资源干部职工向上、向善、向好的正能量。

5、依法行政,打造高效廉洁的自然资源管理机构。

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始终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以“树立一流形象、建设一流队伍、明确一流目标、创造一流业绩”为创建目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四大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国土资源管理环境,树立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高效廉洁、无私奉献”的机关形象,环境优美,文明服务,依法行政,开创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依法行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我国这样一个历史上封建统治时间较长、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高、公民法治观念较为淡薄的国家,要实现法治这一宏伟任务,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总结我国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积极借鉴其他国家正确的法治理论和成功的做法,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整体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已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依法治国的关键则在于行政机关能否做到依法行政。首先,从法治原则的角度而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依法治国的核心应该是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在这三者之中,依法立法是基础,独立司法是保障,依法行政才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必须加强依法行政的法制建设,使各级领导干部在日常公共事务中严格做到依法办事,做到政令畅通,执法如山,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这样,依法治国的原则才能通过政府行为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次,从权力制约的角度来看,依法行政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法治的核心是有效地约束公共权力。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依法治权,治权的重点又在于治行政权力,确保依法行政。依法制约国家机关的权力,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既是现代法治的宗旨,也是依法治国的价值取向。宪法赋予国家行政机关极其广泛的权力范围,几乎涉及社会的各个角落。行政权是国家权力中最为活跃的权力,行政权最易膨胀,它最需要自由又最容易无度,最需要控制又最难以控制。这种无所不在的公共权力必然需要依法制约,也最需要公众监督。从行政权力的性质来看,行政权力也是最难制约的,行政权与立法权和司法权不同,可以为被管理者设定义务,可以独立实施行政处罚,在管理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可能性就大。因此,如何实现依法行政,应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再次,从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来看,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只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氛围,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公民依法尽义务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法律法规能够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得到普遍切实的遵守,才能实现依法治国。而要做到这一切,关键还在于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时所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它反映了社会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历史进程。不奉行法治原则,谈不上依法行政。人治与主观随意性相联系,权力的行使由个人意志决定;依法行政与法治相联系,权力的行使以人民制定的法律为依据和评判标准。第四,保证提高行政效率依法行政,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策,依照法律规定执法,以保证行政管理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不公、错误和违法,减少纠纷和矛盾。同时,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规则,都将大大提高行政效率,这也一再为我国历史所证明。不能将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对立起来。对行政管理的监督有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要使监督取得成效,必须解决监督什么和如何监督的问题,也就是需要有监督的标准和程序。所谓监督的标准,就是对行政行为是否违法的评判标准。而能够提供是非评判的唯一标准,是法律;所谓监督程序,即进行监督要经历哪些步骤、方式和时限。程序就是操作规则。遵循法定程序进行监督,才能保障监督顺利、有效、正确地进行。

6、坚持高质量发展,筑牢自然资源及管理在国民经济中应有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由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期,这是历史的必然。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事业确定发展思路、拟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意味着要及时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这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特征,更是一个发展导向。

制造业这一主战场,推动高质量发展,抓住振兴实体经济着力点,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的同时,继续优化升级已有成果,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持续提升行业竞争实力。实现结构优化、方式转变、动能转换的高质量发展。对微观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宏观的效率的质量,促成一个质的飞跃。

精准脱贫一定要下“绣花针功夫”。 要坚持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脱贫工作重在精准、贵在精准。产业脱贫,基础设施完善,脱贫扶志、扶智工作都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解决内生动力不强的问题放在脱贫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党的政策路线宣传落实到位,让群众真正了解党的脱贫政策,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战,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仅要让贫困群众站起来,而且要让他们走得稳健、走得更远。推动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住房制度改革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科学定位,补短板,护民生,做好“住房”大文章。按照住房制度改革新方向,加快构建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主要是改变政府作为居住用地唯一供应者和房地产开发商作为住房唯一供应者的情况,着力推进居住用地制度改革,探索形成开发商、农村集体、住房合作社等多主体提供住房格局。推动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多方位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特别是农村和城市困难群众的住房保障,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如果说国有企业扮演着排头兵的引领作用,那么民营企业就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元素,是创新的引擎和主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让企业轻装上阵。需要企业继续强化内部管理,注重挖潜增效,不断注入发展新活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积极帮助申请推进民营企业互动联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大增加了民营企业的“安全感”。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还要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带动作用,只有企业家充分发挥“头羊效应”,企业才能焕发蓬勃生机、担当改革发展重任。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重点领域,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短板。防治污染,打造绿色美好家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生态红利。

协调联动、错位发展,总结经验、抓好统筹,强化联动,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下更大功夫。

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开创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我们开启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征程。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核心,坚持走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之路,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经营市场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进程,抓好种植结构调整、智慧农业、棚膜经济、园艺特产、农产品精深加工、质量认证和可追溯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农业质量效益双提升。现在农产品多数是初级产品买卖,如何利用技术把一个产品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非常重要,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监管等方面,不断凸显农产品的特色优势。

Copyright ©2024 中管院学术委 中管智谷研究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中管共创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803486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