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中管院学术委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管院学术委
首页 机构概况 新闻动态 学术研究 科研管理 智库成员 教育培训 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学术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论坛
鞠凌云:管理科学之道:用系统的力量解决系统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2/4/24

一、为什么需要系统的力量?

人脑的特性:大脑约占人体重的2%,却消耗了我们每天摄入能量的20% 以上,是一个消耗能量巨大的器官,生命基体为了生存,发展出了大脑“经济性原则”——就是大脑遵循最小行动、少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思维成果。由于大脑的这个运行原则,当我们面临包含大量数据、大量信息的系统性复杂问题,大脑就会处理不过来,甚至出现“宕机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系统的力量。

系统带来的力量:系统的力量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系统本身具备强大的力量和塑造力,比如个体在企业系统里,就会被企业系统引领和塑造。第二个层面,是指系统模型带来的解决问题的力量,舒瀚霆博士提出:好的系统模型就是人脑超级外挂,也是企业家面临复杂问题的“第二大脑,能企业家更清晰的看清楚影响系统运行的核心变量以及变化规律,还能够帮助企业家模拟未来企业系统的走向,站在更高维的视角去俯瞰问题所在的企业系统,而发现本质,解决问题。

二、什么是系统的力量?

研究系统的力量,目前最有成果的学问就是“系统动力学”。在国外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福瑞斯特(JWForrester)教授,1958分析生产管理等企业问题提出系统仿真方法,他在1961年发表的《工业动力学》(industrial dynamics)成为经典著作,由于它是基于系统论,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后来叫系统动力学。

随着系统动力学渗透到社会、经济、管理、政治等多个领域,很快成为了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同时,也成为了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福瑞斯特教授在1968年出版的《系统原理》一书,全面论述了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至此,系统动力学从理论上整体完成。概括而言包括如下三点:

1以控制论为基础:系统动力学将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都作为信息反馈系统来研究,并且认为,在每个系统之中都存在着信息反馈机制,而这恰恰是控制论的重要观点,所以系统动力学是以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的;

2建立整体观:系统动力学把研究对象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并且建立起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网络,立足于整体以及整体之间的关系研究,以整体观替代传统的元素观;

3仿真计算机模型:系统动力学研究社会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方法,研究方法是建立计算机仿真模型和构造方程式,实行计算机仿真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为战略与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在国内,关于系统动力在管理科学领域研究最全面、阐述最系统的著作,是香港心理学家李中莹先生和中国心理学应用专家舒瀚霆博士合著,2018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心智力:商业奇迹的底层思维》一书。该书中对系统动力的解释如下:

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意义与目的,聚合在一起。而这个世界是由无数个系统构成,所有的系统都用着同一套法则运作,称为系统动力《心智力:商业奇迹的底层思维》中提出,系统动力有三条基本法则:

1、恒动、恒变、恒前;

2、平衡、稳定、发展、壮大;

3、所有平衡稳定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中完成的。

系统动力的第一条法则:恒动、恒变、恒前。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动,并且是无序非规律地变动,同时只有一个方向——向前。也就是说,变动是无法停止,也不能倒退的,就如同人无法回到过去美好的时光一样。你可以创造新的美好时光,但不能够保持,或者停留在过去美好的时光。

光用 “三个字,就可以解释很多管理的问题。但凡任意一个面临困难问题的管理,几乎都是因为维持一个旧的、无效或者曾经有效的模式。事实上维持旧的无效的模式,已经违背了这条基本法则。

系统动力的第二条法则是:平衡、稳定、发展、壮大。所有的系统都是在不断变化,并朝向平衡、稳定、发展、壮大的方向。无论是人、家庭,抑或是企业、乃至国家,都是如此。并且所有平衡、稳定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中完成的(第三条法则)。

《心智力:商业奇迹的底层思维》作者舒瀚霆博士,是一位善于用系统动力解决系统问题的专家,他是管理学博士,中国资深企业经营管理专家,瀚霆研习会创始人和瀚霆企业管理咨询(广州)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他基于自己二十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咨询服务工作经验和案例总结,在书中特别主张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学会运用系统的力量做系统的事情,用系统的力量解决系统的问题

三、如何用系统的力量解决系统的问题?

用系统的力量解决系统的问题,在作者实践的过程中一般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对系统进行优化,让原系统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二是进行系统动力建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优化系统

系统的力量来自于系统的结构与行为,也就是系统中各要素以及彼此之间的连接关系,通过寻找系统要素,以及对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优化,就形成了系统的力量。系统动力可以通过对系统要素与结构及行为的剖析,找到系统的因果关系反馈图,比如增强回路(正反馈)和调节回路(负反馈)再转变为存量流量图,比如存量、流量、状态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常量、源(sources)与漏或沟(sinks)、物质流、信息流等,然后对系统进行优化,其中包括:

1、优化系统的关键参数:在系统中总存在一部分影响全局的关键变量,他们对系统的结构与行为的性质、特征的影响比较大,而且总被包含于主回路之中。系统中的关键参数,对干扰与涨落的反应十分敏感和强烈,一旦系统处于临界状态,这些灵敏变量的作用可能导致新旧结构的更迭。对这些重要参数的优化有助于控制系统的走向。

2、优化反馈回路的结构:系统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结构很多时候能左右系统的功能。在系统内部的众多反馈回路中,增加或减少模型中的水平变量、速度变量等,通过调节反馈回路的结构来优化系统。

3、优化系统的边界:对系统的认知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复杂会增加混乱度无法控制,太简单又不能够映射现实,我们可以通过扩大或缩小系统边界对系统进行优化。

(二)系统动力建模

为了解决系统性复杂问题,企业家或管理者不得不学习系统动力建模。在建模过程中,系统搭建是对实际系统的概括模仿抽象归纳,因此企业家要对实际的企业系统有深入的理解,只有深刻理解实际系统,才可能抽象出更高层次的系统模型。

系统动力建模目的是针对特定难题,一个模型想要解决所针对性题,就必须考虑个要素,第一模型的目的是什么,即模型目的是否明确;第二个是模型的边界是否界定的很清晰三实际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怎么样的,即所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是模型的数据是否反映了客观事实。根据以上四个因素,建模步骤,也可以按照一下四步展开

第一步:明确目的

明确目的:系统的问题是什么?一定清晰完整地描述。

分析问题:为什么它是一个问题?

抓住变量:关键变量参数是什么?我们必须考虑的概念是什么?

第二步:明确边界

物理边界:问题出现在什么系统、在什么空间范围?边界在哪里?

时间边界:问题的根源应追溯过去多久?我们应考虑多远的将来?

参考模式:关键变量的历史行为是什么?将来它们的行为会怎样?

第三步:绘制系统图

现有解释:对存在问题的行为现在的理论解释是什么?

如何反馈:提出一个由于系统内部的反馈结构导致动态变化的假设。

明确决策规则;确定新参数、行为关系和初始化条件,并保持目标和边界的一致性;

绘制系统图:根据初始假设、关键变量、参考模式和其他可用的数据建立系统的因果结构图,这一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工具包括系统结构图、因果回路图、存量流量图等工具。

第四步:系统评估测试

现实比对:模型能完全再现过去的行为模式吗?

灵敏度测试:模型的各个参数、初始化条件、模型边界和概括程度的灵敏度如何?

应对策略: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可以实施哪些新的方案、策略和结构?

推演分析:如果实施,其效果如何?如果在极端条件下模型的结果符合现实吗?

灵敏度分析:不同的方案和不确定性条件下,各种政策的鲁棒性如何?

结尾的话

好的系统模型就是人脑超级外挂,能帮助企业家看清问题本质,解决复杂难题。系统动力学不仅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管理者系统思考问题的一个方法论,用系统的力量解决系统的问题,是一种管理科学之道。因此,企业家必须重视系统动力对企业经营关系的影响。



作者简介:鞠凌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Copyright ©2024 中管院学术委 中管智谷研究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中管共创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803486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