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中管院学术委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管院学术委
首页 机构概况 新闻动态 学术研究 科研管理 智库成员 教育培训 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学术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论坛
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系列报道:专家报告
发布时间:2019/12/27

12月14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开幕式在海南省三亚市好汉坡国际温泉度假酒店隆重举行。本届年会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讴歌伟大祖国建国70年来的建设成就,回顾管理科学研究走过的光辉历程,把脉国际国内当前经济形势,助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贺铿报告.png

著名经济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贺铿作了题为《2020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的特邀报告。

他在报告中说,2020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中国要在这一年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中国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0年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对于经济增速回落等近期备受关注的内部挑战,我们要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运用好逆周期调节工具的同时,依然将政策聚焦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开幕式刘坚.png

国务院参事,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做了题为《关于乡村振兴中有关问题的思考》的特邀报告。

他在报告中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大家对农村美好前景的热切期盼。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要增加乡村资金投入,各级政府“三农”投入都应该重点下移到乡村;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农村土地出让金全部留在乡村,做到取之于地、用之于地。同时,要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整合科技、金融、市场等方面资源,打造一体化、开放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要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建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并把农村产业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农民增收上,促进农民增收模式尽快由城市导向型向农村导向型转变,要进一步优化农民的收入结构,多渠道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

开幕式庞国芳报告.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家质检总局首席研究员,著名食品科学检测技术学科专家,国际AOAC研究导师、资深专家庞国芳做了题为《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创新发展》的特邀报告。

他在报告中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2019年5月20日发布)指出: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五大明显短板。第一项短板包括:五方面的问题,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排第二位。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添加剂使用不规范,制假售假问题时有发生,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逐渐显现。今天仅对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实现信息化创新,做一简短汇报。

随着21世纪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面临信息化的三大挑战:①农药残留检测如何实现信息化? ②农药残留大数据报告如何实现智能化? ③农药残留风险溯源如何实现视频化?

研究开发了农药残留电子化检测新技术,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创新:第一,为世界常用1200多种农药的每一种都研究建立了自身独有的电子身份证(电子标准,相当于人脸识别技术),从而建立了电子标准替代传统物质标准作参比的方法基础。第二,研究开发了一次样品制备两种高分辨质谱技术联用,同时可检测1200多种农药化学污染物,比单一技术发现能力提高了50%。第三,研究开发了高分辨质谱(LC-Q-TOFMS和GC-Q-TOFMS)农药残留质谱自动匹配鉴定软件,实现了农药残留检测自动化。

开幕式候立安报告.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专家,中国未来研究会智库专家侯立安做了题为《新科技革命引领健康水保障技术的绿色发展》的特邀报告。

他在报告中说,人体每天需要更新体内2500ml的水,其中50%左右是以直接饮水的方式进行的。体内一切化学反应都是以水作为介质,并参与生命大分子核酸、蛋白质、酶、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合成,构成生命物质,共同完成生命的能量和物质信息等生命活动。健康饮水不仅关注水的安全性,还关注饮用水的口感、健康性和营养价值,饮用水中存在的许多元素是人体所需的必要元素,包括钙、镁、硒、铜、锌和氟等,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必要元素每日摄入量的建议值,当摄入量长期低于建议值容易出现身体不适。WHO关注必要元素在饮用水中浓度过高带来的口感问题和健康危害。

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我国健康饮水面临“从源头到龙头”的诸多挑战,我国实现“健康饮水”工作任重道远。创新是破解实现“健康饮水”难题的关键动力,新兴科技是实现健康饮水的重要支撑,引领健康饮水保障技术的绿色发展。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是加快推进健康饮水建设的重要保障。创新驱动,研发新兴水环境保障技术,发展健康饮用水绿色工艺,开发智能机器人,面向未来建设新型“智慧水厂”,提升健康饮水保障能力和核心装备国际竞争力。发挥新兴科技在保障健康饮水的作用应从法规标准、科研投入、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

Copyright ©2024 中管院学术委 中管智谷研究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中管共创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803486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