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中管院学术委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中管院学术委
首页 机构概况 新闻动态 学术研究 科研管理 智库成员 教育培训 合作交流 学术活动 通知公告
学术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资讯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马俊如:产学研结合创新
发布时间:2018-07-31

新浪科技讯 7月14日上午9时,每年一届的全国性科技盛会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中国--官、产、学、研和合发展”。当天上午国专家局原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马俊如做题为“产学研结合创新”主题报告。

  以下为报告文字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同志、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借科学家论坛这样一个盛大的节日,我向各位共同探讨产学研创新的一些问题。刚刚宋省长介绍了广东省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已经实施的非常重要的思路以及具体的政策。我在这儿想谈谈产学研结合创新中我们到底遇到哪些问题,我们从国际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学到了什么、或者说从哪些方面更应该的全面考虑。

  得到知道去年1月份在中国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他的重要发言中强调: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使企业真正成为三个主题: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因为创新就要有钱,企业要投入;要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要成为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在这样一个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因为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的代表。温家宝总理在同样的会议上他强调: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在会议结束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重要决定:“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在这一决定中传递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我们国家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这个事情非常重要,国务院委员陈至立在会议中发言了一个重要讲话,这是总结我国50多年经济建设和科技工作的经验教训,因为不是全讲经验,我们在这方面还有教训,还是借鉴当今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功做法,我们不单单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而且还看到了别人像新兴工业化的国家,我们的邻居朝鲜半岛的韩国,他已经进入到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这件事情对我们的启示很大,正是考虑这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总结,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抉择。我想这对中国发展的是非常具有影响的。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多年的实践才知道有这样一个问题,我想这是科技界、政治界、经济界都在考虑的问题。我们有一个研究小组,考虑到有三方面的原因非常重要:

  第一,对知识创造财富的规律认识不足。第二、企业创新地位被边缘化了、被忽视了。第三,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失灵,并没有起到他所发挥的应有的作用。

  知识创造财富规律认识不足,首先可以看芯片,越小集成的知识越多,价格越便宜。技术升级了、产品优秀了,但价格又便宜了。这一规律不仅仅是在我们国家,而是扩散到了全世界,影响全世界的整个发展。这两点我想我们听的很多,不足为奇,何以见得我们中国在这方面遇到了麻烦。现在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快,为什么要强调这样一个问题,我想告诉各位两个事实:1、今年

商务部有研究报告指出,研究报告分析研究2006年由于国外采取技术壁垒,或者技术贸易措施使我们出口利益受到损失,他们说损失了758亿美元,增加企业的成本是250亿美金。这样的数据非常惊人,听到之后大家会说,外国人想尽办法击退我们,也有这样一个因素。仔细想想,是不是全都是这个因素,不见得。我们对很多事,国际上贸易执行的原则,我们自己没有做好、标准没有跟上,在这方面我们忽视了。如果认识到了之后,我们采取措施也不至于这样。比如说我们的牙膏,出口到外国,他们说我们的牙膏有毒。这件事情人家发现了,人家处理了,但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商务部有禁止说明严禁这类产品的出口。这件事情就发生在企业,企业反映很迟钝,等到人家斥退我们才反映过来。这件事情就发生在06年,是一年内的报告。2、有人把我们写成是体力国家,靠卖体力来支撑,不是脑力国家,不是靠自己的创新、不是靠自己的智慧来发展自己的国家,我们看到的是体力。因此这样中国现在处在被控制的范围之内,当然他们讲,韩国把他们的生产过程以及体力活转移到中国,我们现在认为应该开发智来处理。这件事情能把我们国家形成这样,听了不要冒火,应该想为什么会这样?应该考虑对待我们今天的发展、对待我们具体的企业实施的产品制造过程,虽然我们在理论上讲创新,但我们在行动上,仍然走的是靠体力活,我们还没有改变我们的面貌,因此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行动。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上,企业不放心。
  国际上如何看待,今天的国际竞争、国际实力的表现、国家竞争力的表现,主要通过这一点。以及他的市场表现,如果企业活跃、创新能力很强,那么国家的创新能力就会强。评价国家创新能力是如此评价的,我想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我们国家长期地如何看待企业创新,长期实行产所分离的机制,把研究所设立在企业之外,这是长期以来都这样的。举例,原来的电子工业部现在变成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部国家非常重视,他拥有48个研究所,48个研究所都建立在企业以外。如果有一部分建立在企业以外、一部分在企业内,那是自然的事情,但全部都在企业之外。所以说研究所是在企业以外,跟企业的合作进行创新,是合作而不是共赢。所以企业只管生产就行了,这不是电子工业部的问题,几乎所有国家的企业机制都是这样的。造成企业进行排斥知识、排斥人才的决定。在座也有白头发的,知识分子到了企业中,如果跟工人一样劳动,身上一身油,手上成了老茧之后,就不能形成有用的人了,如果长期这样下去,那就是一个废物,这是不尊重文化的一个现象。有一次在电视上介绍一个创新问题的讨论,看到厂里的负责人说欢迎知识分子跟我们工人一块儿干活,整天想一些歪点子。三年前我在电视上又看到:上海的电视讨论中讲外科医生,有一位博士分到了外科医院,他们说知识分子来必须要解决问题,我们的外科医院里的人就要动手术,这位博士刚去了不久就要蒋他的军,今天的手术让他来做,结果这位博士满头是汗。有一个统计数据可以进行说明,今年5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76%的大中型企业不搞技术创新,企业内没有创新的研发机构,也没有研发的团队。昨天国务院研究室的同志也说到,企业不创新,为什么?现在的经济指标压到,国有企业特别讲指标、讲绩效,所以创新有什么用,因此这些问题导致企业仍然不能创新。我想告诉企业的是,今天这儿创新、那儿创新,这个企业怎么样,特别是华为、海尔、海信企业在国际创新上都走出了一些路子,但这是少数,而多数决定我们国家命运的仍然没有在创新。

  产学研机制,产学研一直在进行。明年奖金办要发明一大堆的科技进步奖,但是对于我们企业创新人才的带动有多少?微乎其微。今天我们的主要技术人才来源还是国外的引进。因此国家知识产权来了两组数据,我国95%的企业没有知识产权,产权包含什么?自己创造的知识产权,另外是别人的产权买过来变成你的产权也可以拥有,所以说5%的企业是属于这样的情况。另外一个,知识产权给一个数字,每年申请专利的企业只占我们国家企业只有1%。举个例子,IBM自己宣布3分钟产生一个专利,我们是99%一年之内都没有专利。那是不是中国的企业都不行,也不是。像海尔,海尔公布的数据,每天有2.8个专利,这说明我们不是不能创造专利,而是不让他去创造,那他就没有创造。在这样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底下,形成了引进的依赖,而我们要考虑到创新发展,必须要做到这样一个深入的思考。

  说起企业创新要归纳起来是什么问题?前面讲到三方面的表现,而问题有两个:第一,企业为什么是技术创新主体仍有不同看法。确实我有跟人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说是强调谁有知识谁创新,为什么非得强调是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他没有想到创新是一个体系,一个单位、一个团队,社会必然是要有分工的。第二,产学研的机制失灵,现在又强调产学研结合,到底什么样才是有效的。我想这是非常值得弄清楚的一个问题。但现在谁也没有弄一个很好的方案进行解决,因为这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研究团队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我想有两个问题可以考虑:

  第一,技术创新的体系建设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在国际上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只有我们国家施行了产所机制的分离之后,才有这样的争论,我想这是我们的问题。总书记已经明确提出来,所以在今天跟各位的探讨,我就不准备仔细地探讨下去。

  第二,产学研结合争论的最多问题到底应该用什么机制、应该用什么方法,我这是非常关心,是今天跟各位探讨的主要问题。在这里探讨的需要有几点:

  1、产学研的结合必须以企业为主体,这一点非常重要,话说出来容易,而后边有要解说的内容是非常的多。

  2、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验室当作市场,因为实验室做出来的东西毕竟是市场上的东西。换句话说,一个技术的发明、一个科技成功奖的获得,如果在市场上得不到应用,是没有价值的。这是一个非常惨酷的规则,十几年前我和从美国回来的几位专家讨论,他们说技术得不到应用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刚改革开放不久,我们很多同志还不一致认同。后来过了几年慢慢的发展起来,他是从社会的角度讲,而不是从直接的科技角度来讲,从内容来说,你有评价的结果。如果在实验室的做出来的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应用,那就应该享受到你该有的回报,如果得不到应用,那还用什么回报。

  3、政府调控问题很重要。

  产学研结合以企业为主体,回过头如何找到机制,创新应该归类成几类,现在企业创新的形式是千变万化,能不能归类:首先我们归类企业内设研究所,组织力量在企业内开展研发,根据企业的目标进行创新;为企业利益奋斗与企业发展共命运,他不是国家目标,就是企业目标,他就是生存发展,生存要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为的是企业不是为国家,当然企业有企业的责任。而现在把研究所放在企业以外的研究所进行研究,实际上企业也做全面的工作。由于他为企业工作,所以要研发市场竞争中企业急需产品,企业需要什么,研发什么。是成果使用第一、学术第二。如果学术成果高,也能用,那当然最好。但非常少,我们的技术还不是最先进的国家,往往使用的成果不是最先进的。如果学术水平不高,影响我将来晋升的业绩,那我就会多考虑,这不一定会是我所选择的。正是这样,所以国际上企业都有大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企业,都有强大的研究机构为企业服务。在这儿举个实例,可达公司在十年前遇到一次危机,危机的产生是什么?日本富士公司把胶卷做到盒子里头,是一次性的照相机,这项专利一出来对可达公司产生了很大的危机,严重起来会危机到倒闭。董事会决策如何把可达公司的一次性照相机推向市场,需要多长时间,最关键的就是时间。专家分析的结果是要一年,但董事会研究后,如果一年的时间才能研发出来,那可达公司要倒闭。最后方案研究来研究去最长时间是三个月,三个月时间必须完成。所以董事会决定可达公司的研究会职工其他工作停下来,调查自己的所有力量在三个月完工。这件事情说明在解决紧急问题的时候,只有企业内的研发职工和企业共命运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社会是有分工的,不能说每个单位发生的问题都是我的责任,必须都要我停下工来完成。但有一个办法,必须要有自己的内工,这非常重要。

  正是因为这样,在企业创新上有的国家做的非常好,比如说韩国。韩国在朝鲜战争结束时人均GDP是50美金,到70年代末已经恢复国民经济1000美金以上,这个时候是韩国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韩国做了非常好的决定,现在是我们市场的竞争,所以在1981年出了一个号召:如果哪个企业愿意在企业内建立研发机构的可以,但是自愿不是强迫,企业家说我的机构不大,不单单要发工资还要给他们研究经费,企业没有钱怎么办?政府说我给补贴,我给你三到五年的补贴,如果三到五年还不能给你点带来利益,那就解散。到目前韩国30年来创建了1万多企业内研究所,现在政府还给补贴吗?绝大部分都不给。我想一万多个研究所是科技部调查结果所得出的数据。韩国三星集团有几万人的研发机构,不单单是在国内,在世界上也有很多。这非常重要,建立企业内的研发机构是企业创新非常首要的机制。

  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或民间联合的共性技术研发,国际上的做法未必跟我们完全一样。他这样一个要求,企业参与研发,参与研发之后,解决的问题,如果是国家计划类的项目,政府给企业的补贴政策一样给予补贴。还有一种情况,外部民间已发展到跨国联合研发。现在不单单是政府组织产学研结合研发,而是民间组织跨国联合研发。委托和资助科研院所和大学开展企业需求的创新项目,这是单方的接触,是企业之间签合同,这件事情大概是70%-80%的项目都是由他们来做的,企业自己做不了请大学研究所,大学研究所的教授说干不成功怎么办?那没有关系,总结经验就可以,关键是你的经验、你的人才给我是有用的。

  购买科研院所和大学研究成果开发并应用。任何一个企业,自己创新了不等于自己创新,还要吸收全世界的优秀成果,所以要买别人的,所以不单单是买国内、还买国际的。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创新的形式在不同的时期有所不同,他不是排斥这个形式就是排斥那个形式,往往都是交叉的,这个事情这么干、那个事情这么干,要说起来需要一一例举。

  案例一:晶体管发明开创了硅谷创新模式。1947年美国贝尔公司发明的晶体管,1956年晶体管发明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仅仅是八年的时间,八年时间创造的科技成果财富滚滚而来,科学家是否动心?也动了凡心。1956年肖客莱硅谷创业,他本身是科学家不善于企业经营,所以两年之后企业倒闭,但跟他一起干的人,非常不服气,他认为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他们就坚持下来,因此创造了Intel芯片王国。芯片开发吸引了一大批创新者来创业发展,形成硅谷圣地。

  这件事情,这一创新模式告诉我们什么?创新者创业,创业的人不断创新,形成一个浪潮。这就诞生了“硅谷”式成果转化机制高技术园区风靡全球。到了80年代人们认为这是美国的秘密武器,最后复制了他的这样机制,我们中国复制了57个国家级的园区,形成一个新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前人国家主席江泽民有一句名言:这是20世纪后半个世纪最伟大的创造”,我想这是产学研创新的模式。

  案例二:产学研合作攻关日本双盈模式。1976-80年,日本政府组织1微米芯片技术联合攻关。东芝等6家企业出资一半政府投入另一半资金进行攻关,6家公司听到了日本政府的雄心壮志计划之后,回去研究不干,为什么?很简单,他说我们市场的竞争对手都在这儿,对于东芝来说日立明天犯一个什么错误垮台了这个市场就留给他了。对于6家竞争对手如何能在一起进行技术开发?日本人很高明,如果你们不联合,你们每家公司在70年代的时候,就像今天的华为和海尔这样的公司,你能跟美国对抗吗?你们能够一加一的超过他们吗?只有联合起来才能超过他们。又是竞争的对手,老死不相往来要一起合作怎么办?这些企业自己都是需要生存的,日本的模式就是把整个创新过程分成两段:一段是制作出来的产品都是需要市场竞争的技术,中心技术你们不能掌握,美国人就卡在这个问题上,中心技术你们必须开发出来。日本的这些企业半信半疑的干了起来。在这儿提出一个口号:技术突破的成果共享产品开发,各显神通竞争。6家企业干的时候是半信半疑的,但四年后交了满意的答卷。

  这件事情歧视我们,市场竞争的对手可以合作攻关,办法就是技术成果共享,产品照常竞争。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成果被认为企业经典案例,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世界大的公司都用这个案例交给所有的管理人员,他知道今天的竞争不是老死不相往来,而是互相都是可以共同合作的。

  案例三:中国微电子装备产学研合作攻关,2001-06年,科技部组织100纳米刻蚀机,北方微电子公司承担刻蚀机攻关中科信公司承担离子注入机攻关。863计划和北京市出资70%,企业自筹30%,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微电子所参加联合攻关取得重大突破。

  案例四:区域创新在成果接力上、转化成果上可以转化非常大的作用。这是政府主导下的一条新的路子,我去过江苏省,广东省、上海也都在做。江苏省已经做了四五年,江苏省政府拿出钱,让江苏省科技厅做一件事情,希望在江苏产业化调查出企业需求的新技术列出来,谁有技术、谁来报名,到江苏开发这一成果。全国的大学研究所都可以报名,结果有很多人报名,报名之后江苏的企业只能是区域的,这一企业就结束了这一项目,如果向家合设就可以申请这一项目。两家企业能不能完成这一任务,江苏省进行审批,最后给予了一千万的补贴。除了政府企业也得有补贴,企业的补贴远远高于政府,很多企业投入高出了两三亿。今年是9亿,明年江苏省要拿出10亿,我想各个地方都在推动这一事件,应该说是国家号召产学研结合之后,地方政府做的非常大的事情。

  案例五:今天讲创新,特别是在科技圈子里经常讲的,讲创新就是讲技术,而是强调联创性、并且是核心的技术。挑出科技圈到社会上、到经济界、到企业界就不能这么说。不是说强调联创性、强调核心技术,这不对,更多的是强调价值。如果这两者一致,完全相合的脑是好样的,如果不一致的他更看中核心技术。世界上有一些公司:IBM、微软、英特尔等公司以拥有核心技术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除了他们沃尔玛的成功不是靠创造了核心技术,而是靠管理创新。不是靠核心技术、不是靠发明技术,而是靠应用技术,我想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另外想告诉各位的是戴尔,戴尔如何不创造技术,能够成为世界顶级。由于时间有限只能讲沃尔玛,沃尔玛到底如何取胜,如何在创新竞争中取胜,成为世界五百强。

  研究一下历史:沃尔玛在美国50年代兴起,可能也许更早。到了60年代在美国的超级市场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有名的超级市场之一。超市里讲究零库存,货架上有多少货就多少,有很多东西很麻烦。比如说榴莲、鸡蛋都是要标出时间的,超过时间就造成浪费,到底货架上应该放多少,放多了浪费、放少了客户不来了。当时只有计算机没有网络。过去原始的办法就是让所有的售货员用手统计,统计完告诉总公司,总公司在一笔笔记上来,用人工的方式把表格并起来,这样很慢,这个时候他想到买计算机,没有网络可以,用计算机,用计算机把所有的数据输入进去,所以沃尔玛很成功,在美国超市中的信誉非常之高、服务质量也非常之高。到了80年代沃尔玛已经走出美国,到了欧洲、日本,日本通过跨园的统计信息不行,最后他通过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专门用于企业信息系统管理。近几年,热心于推广应用电子标签代替条形码,在每个产品上贴一个芯片,电子标签的芯片一个WS上都有一个,到了服务员手上根本不用一个个刷,马上让你给多少钱就完了。我想不用多久,中国的超市都会有,目前日本超市已经在用了,芯片不是他发明的,而是享受芯片的成果是他。一个小的白菜都有一个芯片,芯片的成本可以低于2分钱,对于他们方便,对顾客有好处吗?当然有好处,要想知道大白菜的来源、生产的日期,那就把大白菜的显示屏一看,马上可以告诉你谁生产的、什么时候生产的。用成果都能用出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例子。

  如果沃尔玛公司一家这样的情况也不足为奇,但这件事情有普遍的情况,企业不是靠发明,不是靠自己的技术绝招带来变革,而是靠他应用技术、靠他解决市场需求当中的问题就是非技术的因素,那就是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创新,这是他一个非常成功的因素。

  我们应该把世界的产业分两类:一个是技术变化快的高技术产业,另一个是技术变化不快,多少年类都用着的陈述技术。如果技术变化快跟技术变化满的相比,技术变化快的高技术产业现在逐步在变化,一直变化50多年,到现在说起来不过到20%,有人说是15%,15%的产业靠技术在变,变了之后影响一直在变。而85%以上的产业都是技术变化慢,而不断地靠非技术创新在世界竞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对所有的技术创新提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马上进行调查,今天你的企业在创造什么信息的时候,送货店、销售店里、加工厂里出了什么技术,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的,那些陈述存在的时间很长,那么多聪明脑袋给他想完,是否很适合应用,那不一定。既然存在着技术变化非常慢的大量企业的存在,在技术创新上是不是就跟他没有关系,创新就是竞争,竞争就靠管理,管理提高效率。这些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是不一样的。而这些东西管理的创新、组织机制的创新跟技术的结合和推动有很大的创新。要看到你在管理推动上很多的新招出来,现在有一个新的名词就是创意,实际上很多都是管理的绝招。

  为了说明绝对一些,有的核心技术也不一定是永保青春,可能是失败的。在这儿举一个例子,美国

苹果电脑,发明的图形界面卖给微软,他的图形界面在市场上跟微软竞争不过,最后宣布把这个界面卖给了微软。拥有核心技术未必企业就自己能够辉煌,在市场机制上运行得不好,一样竞争不过。这是不是个别现象?不是普遍现象?实际上是普遍现象。TMD他拥有当代通信技术最权威的创新结果,到现在仍然很辉煌,只不过过了保护期,但他的核心技术绝对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可这个公司在两年前被拍卖了,宣布破产,卖给了他的儿子,子公司买去了。说明在管理市场当中亏损,支持不下去。我想说的这件事情回过头不是不要核心技术、不是不要原创技术,但对于企业来讲必须是跟企业核心竞争力连接在一块,企业才能生成发展。企业创新必须要讲究实力、利润,知识创新的目标就是创新,并不一定非要用。
  案例六:外国公司也能参与产学研结合,跨国集团公司在欧盟国家研发,跨国公司研究机构在中国有1000多家,都是世界五百强的佼佼者,他们来了之后跟我们争市场,让不让他们存在,有人主张给他赶出去,当然赶不出去。欧盟的做法是欢迎他们来,我们国家的政策是嘴上欢迎,而欧盟允许美国等跨国公司在境内搞创新是实际行动上的欢迎。欧盟国家是不是傻、是不是笨蛋,不是,很聪明的人,我想欧盟最基本的原则,他有实力在我这儿开发这些事情,说明我们不具备这样的竞争力。我们要不要这样的竞争力,我们要,是不是百给钱也没有这么便宜。他们的办法是申请项目给你钱之前必须有欧盟中小企业参加,这个企业跟你学、跟你干,最后学会了跟你竞争。这是分享,不能说是垄断,我想这一点很重要。

  案例七:斯坦福大学对硅谷创新的贡献。在技术创新上大学发挥什么作用?在国际上讲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一个灵魂,是硅谷的灵魂,他的行动是很有代表意义的。首先斯坦福大学为企业培育、造就和输送人才。大家有目共睹,美国非常优秀的人才都是从斯坦福大学出来的。第二他支持、鼓励创新和创业,他不单单是输送人才,送出项目,毕业鼓掌欢送就完了,而且帮助你。最有名的是六七十年代美国惠普公司两个人创业的时候,斯坦福大学送了他们多少钱,好像是500多块钱,贷他1000万美金,帮助他们创业。现在说的是Google的两位创始人也是从斯坦福出来的,他们是支持、鼓励进行创新。还有非常重要的,中国科学研以及我们所有的大学应该做的事情,研究和传播创新理念。都在说创新,而有多少人静下心来看看世界上的技术、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每准他想的问题,人家早就攻克下来了,很多机会都已经失去了,或者是很多新的机会要来了,新的产品要顶替他,他的反映很慢。所以必须要有一批机构,在竞争以外,人家一天到晚打的你死我活,他在外边的世界仍然在不断的规划,然后把这个问题告诉你,你就恍然大悟,如果你只能给他一些错误的信息,那么企业跟着倒霉,所以说创新必须是准确的,而斯坦福大学在这一点做的非常好。他们的很多教授不参与教授,在周边分析竞争,然后告诉他,告诉他的同时并不是无偿的,而是通过培训,费用很高。十年前我接到过美国

哈佛大学的培训,三天的培训班是1万美金。所以说今天的创新发展非常重要,现在我们的研究所特别是大学的很多培训班,都在做这件事情,虽然我们做的事情非常好,但质量不高。
  斯坦福跟企业合作创新,这是他们做的事情,非常的成功。正因为这样,他们是世界著名的硅谷的灵魂。我想问斯坦福大学自己有没有办公司?没有。他们是拿公共财政的钱支持学校做事情,应该是为所有人做服务,他的定位应该是这样,而不拿自己的名义办公司。

  今天产学研的对策和建议。必须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两只手的协同,政府是一只看的见的手,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只有两只手联手起来才行。政府包办代替等于失败,这是没有效果的我是领导者、组织者、给予资源,今天这么干、明天这么干,最后完成之后是失败的,国际上是没有这么干的。这是计划经济底下的作风,这不单单在中国,在苏联也失败了。一切听从市场太盲目风险大。聪明的做法必须是在市场机制下政府引导、调控,这等于高速发展。有两个案例:第一,日本经验,在芯片计划完成之后复制了一大堆的做法,都是跟芯片有关的做法,获得了成功,因此在世界上研究经济技术的创造,对日本另眼相看,有1万多名研究员到日本进行考察。日本之所以走的这么快,不是在日本的技术有很多的绝招在产生,而在于日本把这些人类拥有的技术组织使用的高效率运行。日本政府在这一体系当中发挥的主导非常成功,前面我说到,日本通三省做了非常大的决策,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是日本成功了,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应该承认中国政府的作用在缩短差距上起了作用。其实在改革开放以来,这近三十年来,我们这样的进步自己总不满意,但世界看得惊人。92年邓小平南京讲话的时候国家储备是多少?100亿美金。昨天晚上为了跟各位交流,在网上查到消息,6月份外汇储备是13000美金。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发展过程外汇储备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长了一百多倍,有吗?这个事情只有在中国发生。应该说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继续努力。我非常尊敬我们的邓小平同志,他用四个字就把我们中国面貌改变了:改革开放。外汇储备的美誉度都是在全球活动中得到的,不是在我们国家。我们应该看到,我们政府还在不断地在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调整自己,而政府应该要回避自己的权力,目前政府管的太多了。

  强调技术创新不要以削弱中科院和大学创新活动力量为前提。中科院和大学创新活动的方向、重点应参照国际经验结合国情调整。企业技术创新是长久之计,切勿一风吹。经常讲创新是一本好经,经常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结果对策对歪了,在好的东西最后也走了样,所以希望在创新上,在技术企业创新、产学研结合方面,按照正确的部署,不断走上之路,各位正在创造,祝你们前程辉煌。

Copyright ©2024 中管院学术委 中管智谷研究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中管共创文化发展中心
京ICP备18034868号-9